没有他就没有南海210万平方公里、的海洋领土!一位功在千秋,利在万代的功勋人物!
没有他就没有南海210万平方公里、的海洋领土!一位功在千秋,利在万代的功勋人物!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勘界者,是他亲自主持画出了中国南海的十一段线,一个巨大完美的U型弯。请记住他的名字“傅角今”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日本撤离南海,法国却趁机派军舰强占太平岛,南海主权岌岌可危。国民政府紧急成立内政部方域司,任命傅角今为司长,负责勘定国界。而如今在南海仲裁案、岛礁主权争议中成为中国核心证据的《南海诸岛位置图》,背后藏着傅角今51岁那年的生死抉择。彼时的他,早已是国内顶尖的地理学家——出身湖南醴陵农家,两度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,本可安稳教书或做文职,却选择了最危险的路。同事劝他:“海上风暴多,木船去远海就是赌命,让年轻人去呗。”他却固执地说:“我研究南海地理几十年,哪里有暗礁、哪里是传统渔场,我最清楚,换别人我不放心。”1946年冬,傅角今带着勘测团队登上“太平舰”“永兴舰”,向着南沙出发。没有卫星定位,他就靠六分仪和海图计算坐标;没有天气预报,全凭老船员的经验躲避风暴;淡水和蔬菜吃完了,船员们只能生啃晒干的鱼片。最凶险的一次,船队行至曾母暗沙附近,突然遭遇台风,巨浪像小山一样砸向甲板,船舱很快进了水,老船长都绝望地说“怕是要沉了”。傅角今却挣扎着爬起来,把连日勘测的岛礁数据、渔民传统航线记录塞进玻璃瓶,紧紧抱在怀里。他知道,这些纸比自己的命还重要,只要数据在,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就有铁证。或许是这份执念起了作用,船只最终冲出风暴,带着完整的资料继续前行。接下来的两年里,傅角今带队走遍了西沙、中沙、南沙的167个岛礁。在摇晃的船舱里,就着煤油灯的光,他做了三件影响深远的事。一是正名,把殖民者乱起的“团沙群岛”改回“南沙群岛”,将最南端的“曾母滩”定为“曾母暗沙”,明确标注其北纬4°的地理坐标,从名称上斩断殖民痕迹;二是绘图,亲手绘制《南海诸岛位置图》,用11段U型线清晰圈定210万平方公里海域,把中国渔民千年活动的范围、历史上的管辖区域都纳入其中;三是确权,1947年他主持会议,力主“派海军进驻岛礁、保护渔民作业、向世界通告主权”,让中国对南海的管辖从历史传统变成实际行动。1948年,这份地图随《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》全球发行,美、英、苏、日等国的地图都跟着标注,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——这成了后来中国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的关键依据。可鲜少有人知道,傅角今的成果曾一度被尘封。后来为争取越南抗法支持,新中国暂删了北部湾的两段线,十一段线变成九段线,他的名字也渐渐被人淡忘。直到南海发现大量油气资源,越南、菲律宾等国开始争抢岛礁,九段线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,人们这才想起,几十年前那个冒着生命危险勘界的学者,早已为中国守住了最关键的证据。傅角今一生没留下太多传奇故事,1965年病逝前,他还在病床上撰写《南极地理》,心里装的始终是国家的疆域。他没看到如今南海的风云变幻,但他画下的每一段线、记录的每一个岛礁坐标,都在无声地证明:这片海不是“无主之地”,而是中国渔民千年踩出航线、学者以命勘定的家园。英国海军1879年的《航海指南》也曾记载:“南海岛礁上只有中国渔民建房取水,帆船年年运送补给”,这些历史与傅角今的勘测成果相互印证,构成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完整证据链。如今,九段线内仍有45座岛礁被多国强占,但傅角今用一生守护的“蓝色国土”,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当我们谈论南海时,不该只记得资源与航道,更该记得这个名字。信息来源:中国国家自然资源部《史料为证!南海“九段线”是这样来的》湖南醴陵市政府官网《中国南海国界“九段线”的奠基者,是这位醴陵人》